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张宇宁
暑期是旅游旺季,无数游客踏上了自己的旅途,寻找心目中的最佳打卡地。而对旅游业而言,也面临着市场更严峻的考验。近期,多起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行业敲响安全警钟,深刻提醒我们,莫让“诗和远方”变成“夺命之旅”。
8月6日,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到了旅游行业。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一“网红桥”发生断裂,桥上29人滑落。其中,5人不幸遇难,24人受伤。而据媒体报道,该桥早在2024年6月就发生过断裂事故,景区曾承诺会加强日常检查、制定定期检修计划,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
景区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,安全设施也不是“一建了之”。
当下,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频频对旅游景区开展安全检查,这场“考试”再严苛都不为过。而旅游安全工作绝不能沦为“应试”,毕竟,对于景区而言,“答错题”可以再“考”;而对游客来说,生命不能重来。
此外,近年来不少“野生网红景点”借助社交平台火了起来,但有的却变成了“夺命陷阱”。广东惠州的一处“爱心潭”就是其中之一,从各大社交平台的视频和图片上看,潭水清澈静好,不少人前来溯溪玩水。但就在8月1日,悲剧发生。因当地连降大雨,附近水位暴涨,正在游玩的6人被大水冲走,最终5人丧生。
原始的自然固然美丽,但缺少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便有可能造成悲剧。7、8月份是旅游旺季,也是我国雨季,“温顺”的河流会瞬间“变脸”,引发险情。“爱心潭”是一处完全未经开发的“野生网红景点”,并且地形复杂、河流暗流多,现场没有任何设施保护游客的安全,也没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应对紧急情况。与此同时,事发当日,天气预报明确播报惠东县有中雷雨、局部暴雨,倘若游客安全意识再强一些,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。
在此事件中,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风险的“向导”。当前,记者打开各大社交软件,依然可见不少自媒体或个人发布的“爱心潭”的推荐视频。视频中普遍给“爱心潭”贴上“小众秘境”“消暑”“出片”等具有吸引力的标签,但几乎没有提及潜在的风险。
广东惠州“爱心潭”,图片来自社交平台。
网络平台本身具有强传播力,单向的输出加上具有煽动性的内容极易造就“网红”。近年来,国家多次出手对网络平台进行整治,其中就包含了对其内容的审核问题。网络平台在吸取流量的同时,也应肩负起过滤信息的责任,让用户在看到“爱心潭”等“野生”的风景之时,也能清楚了解存在的风险。
而对当地相关管理部门而言,“野生网红景点”确实是一块难以有效监管、不好治理的版图。不过,此前也有将“野生景点”改造为正规景区的成功案例,如深圳马峦山,目前已经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“双赢”。对于监管者而言,倘若该景点的确有改造的条件,完全可以将其顺势而为打造成为新的旅游亮点;而对没有条件进行景区化改造的“野生景点”,要明确责任主体,引导游客关注旅游安全,甚至可以将存在较大风险的景点整理为“黑名单”,公之于众。
旅游安全不是孤立的,需要游客、景区、平台、监管者的共同奔赴。
自我保护是第一道防线,游客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,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,并及时关注天气、交通、官方通告等信息;景区要加大管理,时刻不能松懈,为游客始终提供有安全保障设施、紧急处置能力的游玩环境;网络平台也应加大审核,对有潜在风险的“野生网红打卡地”做出提醒和引导,向用户推送更多传播旅游安全的内容;监管者也要掌握本地旅游市场动态,多开展景区安全检查,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敦促整改,对潜在风险要有超前的“嗅觉”和预案。
当前,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,2025年上半年,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.85亿,同比增长20.6%,旅游市场不断扩大。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,安全是旅游最鲜明的底色,更是行业必须守好的生命线。唯有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,及全行业扎实的行动,才能真正守护大家心中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盛达优配官网-本地配资公司-专业杠杆炒股-股票去哪里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